衡陽新聞網(wǎng)
滾動新聞
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> 教育頻道 > 師生作品 > 正文:

肖紅輝丨天問與天對

2024-06-10 17:05:49   來源:中國衡陽新聞網(wǎng)   
分享到:
 

2024年4月28日,中關(guān)村論壇年會“互聯(lián)網(wǎng)3.0論壇”開始前,大屏幕上出現(xiàn)了一個中國人熟悉的身影——錢學森。錢老音容笑貌,一如往昔,侃侃致賀,親切如在。

錢老分明活著,而我恍若隔世。這是什么時代?這正是錢老所預見的“靈境”時代,是互聯(lián)網(wǎng)、人工智能時代,是科學技術(shù)日新月異、一日千里的時代。

誰能比得上人工智能?無論什么問題,輕輕一點,立馬給出回答。人工智能太強大,人形機器人,機器狗,無人超市,無人碼頭,無人航母,“嫦娥”奔月,“天宮”“鵲橋”……到處都是它的身影。當然,在這樣的背景下,問題會越來越少嗎?不會,不會,問題還會越來越多。

一方面,問得多,答得多,我們的知識越來越豐富,我們的眼界越來越開闊,但已知擴大,未知也跟著擴大,問題自然更多。另一方面,我們不能滿足于人工智能的回答。人工智能已經(jīng)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,但是,宇宙太浩渺,世界太紛繁。智能仍是人工,作為知識儲備則可,用于某些輔助乃至重要創(chuàng)造亦可,但更多奧妙無窮的問題還需要我們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,去探索和回答。

問題多,解決問題的人也多。我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,能咬住一個問題,去回答。就像錢學森回答導彈問題,鄧稼先回答原子彈與氫彈問題,黃旭華回答核潛艇問題,任正非回答民族工業(yè)問題,袁隆平回答糧食問題,鐘南山回答疫情問題,張桂梅回答教育問題……一生答一問,一問獻青春,無懼風雨,勇往直前。

中華民族是勤勞智慧的民族。中國人總有問不完的問題。兩千多年前,屈原憂愁憂思,滿腹疑問,寫下《天問》長詩,“遂古之初,誰傳道之?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冥昭瞢暗,誰能極之?馮翼惟象,何以識之?……”真是問天問地問蒼茫,問古問今問鬼神,一氣一問數(shù)百題。也可真巧啊,一千多年后,柳完元上接靈均,下啟后昆,用一篇《天對》雄文,回答天問。“本始之茫,誕者傳焉。鴻靈幽紛,曷可言焉。……惟元氣存,而何為焉”,也真是窮極幽渺,精騖八極,天地萬物,一字總提。

《天問》與《天對》體現(xiàn)了我們民族精神里面的質(zhì)疑與探索的精神,說白點就是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精神,正是“路曼曼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。這種精神,在現(xiàn)代,在當代,在老一輩,在新一輩,都得到了完美的傳承。

當代的青年啊,站在960萬平方公里廣袤的土地上,站在5000年悠久文明的歷史上,站在幾乎無所不能的人工智能的肩膀上,向天一問,向地一對,力能扛鼎,接續(xù)奮斗,直到祖國夢想成真,直到民族徹底復興。

(作者單位:衡山縣岳云中學)